客户全球化、产能本土化、低碳制造正在成为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新三化”。动力电池的全球布局也将面临全球化和低碳化两大挑战。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421万辆,同比增长71%,继续保持强劲态势。中国、美国和欧洲主要汽车市场均实现增长。专家表示,中国政府提出的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要在2025年达到25%,很可能提前三年,也就是今年实现。与此同时,欧洲、北美等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也在快速增长。
在碳减排和汽车行业变革的推动下,欧美等地区正在实施强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旺盛。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推进电动化的同时,全球汽车强国正在加强动力电池产业的本土化供应能力。欧美车企寻求与亚洲电池厂商合作,将动力电池产能在欧美落地,并将上游产业链本土化。
毋庸置疑,欧美等市场将是中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发展的新的巨大增量市场。2021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欧洲建厂的速度明显加快。2022年9月5日,宁德时代与匈牙利德布勒森正式签署土地预购协议,总投资约73.4亿欧元的匈牙利工厂正式启动。今年6月,远景AESC宣布将在西班牙Navalmora de la Mata建设超级工厂,规划产能30GWh,2025年建成投产。
同样在6月,国轩高科宣布,欧洲首个电池生产运营基地将落户德国哥廷根,规划年产能18GWh。此外,包括SVOLT、欣旺达在内的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也已或计划在欧洲建设大型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企业在欧洲工厂的产能释放,将能够实现稳定的大规模供货,从而锁定全球客户和市场,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国际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欧洲对电池产业链的本土化制定了相关的门槛和标准。这意味着欧洲对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链的管控将更加严格。此外,美国也通过了与碳减排相关的法案。可见,动力电池行业减碳已成为共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要深度参与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布局,除了技术、产品、产能、供应链的比拼外,全球化布局和低碳制造将必不可少.
事实上,在政策压力和产业变革驱动下,国际车企正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制定并发布了自己的碳减排目标。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纯电动汽车在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贡献十分明显,但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却占了近40%。因此,在实现全面电动化之后,动力电池产业链的碳减排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我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开始从零碳产品、零碳工厂、零碳产业园区等维度探索符合要求的零碳电池产品。例如,国轩高科根据不同基地的运营情况,逐步开展碳盘查工作,探索合适的节能减排目标。
同时,将与欧洲大众共建零碳工厂,在内蒙古乌海建设年产40万吨正极材料零碳基地。欣旺达制定了2029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的公司目标。2022年3月,宁德时代宜宾工厂建成电池零碳工厂。蜂巢首个零碳产业园已于2022年6月10日在四川签约落地。
研究发现,电池企业自身的排放仅占碳足迹的15%左右,电池产品的碳足迹主要来自上游碳排放。在上游环节,多家产业链龙头企业也在建设零碳工厂。可以预见,未来动力电池企业将携手动力、上游材料、设备、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等产业链企业,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碳减排计划,满足政府、车企需求以及自身的碳减排量。
需要指出的是,中日韩是全球最大的电池产业集群。全球电池产业链的四大主要材料和电池主要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在电池供应链上优势明显。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和减排方面拥有更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全球碳足迹标准和法规的制定上,中国企业应该更加积极主动,走在前列。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要深度参与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布局,除了技术、产品、产能、供应链的比拼外,全球化布局和低碳制造将必不可少.
联系人:于经理
手 机:198-5307-5821
邮 箱:batteryltd@sina.com